欢迎来到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全国服务热线:

010-63011066

Scope of services
服务范围
以会议接待、展示展览、商务考察、商贸、会展策划为主
首页/服务范围/近期活动
一站式服务组织展览承接会议近期活动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会议回顾





中国中西结合学会

痛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次学术年会隆召开



9c5b565e226c5060ced17145e2a642db.png


2025年4月12上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中西医结合疼痛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十周年华诞。

3c116412663c2b834dd1254ace3c2b23.png




开幕式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顺主持。



a540a1e62488c0f80188a3ccffd8d867.png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熊东林教授致开幕辞。他代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及大会组委会,向莅临本次学术年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他在致辞中提到,疼痛医学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现代医学的精准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中医药在整体调节、辨证论治方面独具优势。要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深入挖掘中医"通则不痛"的理论精髓,系统研究中医传统疗法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中西医诊疗标准的互融互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疼痛诊疗指南;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诠释传统医学的奥秘。他希望通过这次年会,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让中国方案造福更多的患者。



457023e5378f8bcea8db69953fdd502f.png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峰教授代表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致欢迎辞!

首先,他向与会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也向长期支持疼痛学科发展的学界同仁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他在致辞中提到,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医院将继续加大对疼痛学科的支持力度,聚焦强化科研攻关、深化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协作三大方向,持续推动疼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e6e4169196d0d8f83f2bc8880a90a0f6.png


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主任委员张达颖教授致贺辞!他表示,值此专委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疼痛医学领域的一员,非常荣幸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重要时刻。同时,他也肯定了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在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21779522612c4bc62d57c054b688488a.png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深情回顾了专委会"十年磨一剑"的发展历程。

他在致辞中提到,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衷心希望专委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1、 深化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结合;2、推动标准建设,完善中西医结合疼痛诊疗规范;3、促进国际交流,让中国方案惠及全球疼痛患者。

382c3acb4ce32ef2cfc371b1c0ebc972.png


已故“世界疼痛医学之父”John Joseph Bonica教授所在医院,美国华大医学中心吴江教授也特意发来视频致辞,预祝大会圆满召开!


0dd1e5f796014ad2485401f4db615260.png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文良教授致辞。他表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独特优势与重要方向,在疼痛医学领域潜力巨大。中医从整体出发,调整阴阳平衡;西医精准诊断、快速止痛,二者相辅相成。众多临床研究和实践已证明其显著优势,为学科发展注入动力。


abdebe855a24fdb9dbe7eea4b18096cf.png

  中国疼痛医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发来祝贺视频。他的远见卓识和卓越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学术典范,也为疼痛学分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年会吸引了近千名参与者,包括400多位大会讲者和主持人。我们设立了1个主论坛和1个青年论坛,以及15个分论坛,22个学术主题,共接收投稿325篇,纳入电子壁报或大会交流221篇。涵盖了脊柱内镜、癌痛、中医微创、神经调控、颈肩痛、颌面痛、腰背痛、中医外治、针刺镇痛、软组织、银质针、肌骨超声、人工智能与疼痛医学人文、神经病理性疼痛、心率变异、椎间盘化学溶解、山东中西医结合疼痛、风湿及红外、微创介入和疼痛护理等多个主题。

专家们倾注了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精心准备的报告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盛宴。他们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研究成果,还就当前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得整个会议充满了学术的活力和创新的氛围。


9eb8daf919c418a4dfe55899305bbf00.png